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新質生產力、數字化轉型、工業互聯網
主講老師: 王春陽 查看講師詳情>>
工作背景:
華南理工大學MBA
主講課程:
《數字化轉型的深度思考與最佳實踐》
《LTC大數據飽和式營銷——端到端整體解決方案訓戰》
《大模型與AIGC的產業進階與思維升級》
《通過大連接——企業數字化轉型成功案例》
《...
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新質生產力、數字化轉型、工業互聯網課程大綱詳細內容
課程分類: 數字化轉型人工智能新質生產力
課程目標:
結合李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和兩會的“人工智能+”、“數據要素+”、新質生產力、數智化轉型的場景,戰略頂規前置布局人工智能+產業行業
結合兩會代表的優秀提案,在數字經濟的時代找到創新破局之處,實現年度開門紅
充分掌握“加快從“+AI”向“AI+”轉變
為學員梳理新質生產力的引擎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的技術發展,理解千行百業的人工智能巨大機遇及戰略解碼和行動計劃
課程對象:政府企業中高層管理者
課程時間:1~2天(6小時/天)
課程大綱:
導入場景:李強總理作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
第一講、開展“人工智能+”行動
一、數字經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范式
1、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2、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
3、加快工業互聯網規?;瘧?/p>
4、推進服務業數字化,
5、建設智慧城市、數字鄉村
6、深入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
7、加速數字政府、智慧城市、數字鄉村建設,
8、用數字產業化加速數字經濟增長速度
9、加速推進千行百業的數字化轉型
10、加大數字大腦、數字中國建設力度,提高服務業數字化水平
二、培育人工智能復合型人才
1、大型科技企業和教培機構培育人工智能應用型人才
2、壯大“AI+安全”領域的實戰型、復合型人才隊伍
3、注重面向通用人工智能時代的人才培養
4、普及生成式AI教育,培育新質生產力人才
三、大模型產業化
1、支持大模型向垂直化、產業化方向發展
2、加快拓展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應用場景
3、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在推動科技跨越發展、產業優化升級、生產力整體躍升方面的巨大潛能。
4、積極推動生成式人工智能與教育深度融合
四、構建AI+產業支撐
1、新質生產力持續發展要求核心技術自主可控
2、中美博弈最核心的“主戰場”就是在通用底座能力上持續進行對標
3、加強人工智能領域版權保護
4、加快推進出臺《人工智能法》
五、人工智能安全
1、解決通用大模型安全問題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2、深化構建可控可信的人工智能安全防護體系
3、加快研究數字技術防范人工智能風險
第二講、“人工智能+”行動如何在各行業落地
一、“新質生產力”最終落腳點還在生產力,未來主戰場仍然是實體產業。
1、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
2、人工智能無疑已經成為產業創新的關鍵抓手和引擎之一。
3、數字化的下一站必然是智能化。
二、搶抓人工智能戰略高地和發展主動權,賦能各領域產業創新,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
1、人工智能+制造:場景、知識、業務融合是關鍵
2、推進智能交互引擎高水平賦能新型工業化
3、人工智能+汽車:智能駕駛規范和立法成焦點
4、做好人工智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快完善數智金融基礎設施
第三講:新質生產力的前世今生
一、概念及內涵
1、技術突破、創新配置和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催生“新質生產力”
(1)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內涵
(2)新技術與產業的外延
2、新質生產力重大歷史意義是“告別傳統的曾經,奔赴新質的未來”
3、新質生產力主要包括戰略新興產業以及未來產業兩大內容
(1)戰略性新興產業
(2)未來產業
新質生產力積聚動能有望提升全要素生產率
(1)新質生產力之“新”在于技術突破創新
5、(2)新質生產力之“質”在于產業升級增質
二、市場現狀
1、新質生產力發展需與活躍資本市場配合
2、我國形成新質生產力的條件逐步具備
我國發展以新質生產力為代表的主導產業已具備基礎
(4)技術發展方面,我國科創能力明顯提升
(5)政策支持方面,已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戰略
(6)3、硬科技是新質生產力核心,已被國家提升至戰略層面重點部署
4、我國新質生產力正在快速發展
三、時代背景
1、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當代化,蘊含著生產力從量變到的質變的飛躍
2、我國經濟發展模式亟待轉變,產業轉型升級需要培育新質生產力
培育新質生產力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4、(1)傳統要素投入驅動模式難以長期支撐我國經濟高速發展
(2)我國產業結構需要繼續轉型升級來為經濟發展提供新動能
(3)科技創新推動產業結構升級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
四、實踐路徑
1、技術創新是關鍵
2、企業是創新的主體
3、制度創新是保障
4、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
5、開放創新是前提
6、要更高水平“走出去”
第四講:新質生產力的詩和遠方
五、關鍵要素
打造新型勞動者隊伍
(1)加大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力度,培養創造新質的科技型人才
3、(2)培養一批能夠熟練應用新質生產資料的應用型人才
掌握和用好新型生產工具
4、(1)制度層面,發揮新型舉國體制作用,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2)技術層面,要補短板、鍛長板,重視通用技術
(3)產業層面,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前布局未來產業
3、塑造適應新質生產力的生產關系
(1)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使得科技創新的收益最大化
(2)打通束縛要素流通的堵點卡點,推動戶籍改革、土地流轉等
(3)健全要素參與收入分配機制,給予知識、技術等要素更多回報
(4)讓全球共同參與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和發展,共享福利提升
六、具體支持政策
1、貨幣金融政策
(1)我國科創金融制度和市場體系持續健全
(2)推動科技型企業貸款保持較快增速
(3)資本市場創新制度及產品助力新質生產力
(4)推動科技型企業跨境融資便利
(5)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穩步推進
2、財政政策
(1)一般公共預算及專項債資金加強對科創領域的支持力度
(2)財政貼息也是重要財政政策支持
3、產業政策
(1)打造產業集群發展
(2)產業標準化
(3)產業項目揭榜掛帥攻關
4、地方政策
(1)31省政府工作報告涉及新質生產力且行業廣泛
(2)當前經濟政策優先級高的依然是科技創新、轉型升級
七、數字經濟引領新質生產力
數字經濟有助于緩解中國經濟的三項突出問題
(1)誰來彌補房地產行業加速調整形成的“缺口”
(2)既需要“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也需提升服務業生產率
2、(3)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將引發一系列問題的有效應對
2、數字經濟是典型的大國經濟,將引領新質生產力,賦能經濟發展
八、市場機遇
1、“新質生產力”指引下的市場機遇
2、新興產業布局方向
一是新一代信息技術,主要包括5G產業和新興數字領域
二是新能源,主要包括新能源發電、新能源并網和新能源關鍵設備
三是新材料,主要包括先進石化化工材料等和高性能復合材料
四是高端裝備,主要包括工業機器人、高端數控機床等。
五是新能源汽車,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車整車及產業生態基礎設施等
六是綠色環保,主要包括碳達峰碳中和、綠色制造和資源綜合利用
七是民用航空,主要包括航空器、發動機、機載系統和運營支持
八是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主要包括高技術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
3、未來產業布局方向
一是元宇宙
二是腦機接口
三是量子信息
四是人形機器人
五是生成式人工智能
六是生物制造
七是未來顯示
八是未來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