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QCDM高勢能突破提升與高維運營
上課時間:2025年5月16日,結束時間:2025年5月17日
上課地點:佛山
課程費用:4800/人
課程對象:董事長、總/副總經理、廠長、總監、部門經理/主管
課程目標
掌握企業高勢能突破提升與高維運營基本邏輯,重構企業發展新模式
了解行業中優秀企業運營水準,審視與評估自身企業IPQCDM運營狀況
獲得IPQCDM突破提升思路與方法,為企業換檔升級提供針對性方案
分析變革阻力并找準突破口
懂得激勵人心并創造動力
營造持續改善與高維運營之文化
構建優秀人才培育機制,為企業高維運營打下基礎
課程大綱
第一部分、企業IPQCDM突破提升與高維運營
1、企業轉型升級,路在何方?
2、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的四大關鍵
3、雙輪驅動重構企業竟爭與贏利新模式
4、了解行業中優秀企業IPQCDM運營水準
5、高勢能突破提升企業IPQCDM運營力之關鍵
案例分享:廣東某小家電企業如何在2022年逆境中獲得竟爭新優勢
第二部分、(I)以數字化、智能自動化為依托,助力企業增效、降本、提質
1、智能工廠設計、智能物聯規劃、智能系統三方面
2、智能工廠規劃七原則
3、產線升級規劃是智能工廠規劃的核心環節
4、通過設備自動化和LCIA,實現減員、增效、降本
5、仿真模擬,事前驗證方案合理性,前瞻性解決難題
6、打造生產透明化、管理移動化、決策數據化智能工廠
7、智能自動化工廠與產線改造視頻分享
案例分享:佛山某小家電企業產線自動化改造視頻分享(工業4.0水準)
案例分享:東莞某五金制造企業產線自動化改造視頻分享
注塑、沖壓、組裝生產車間現場自動化改造視頻分享
上海某電聲公司生產線LCIA生產線升級改造實例分享
機器人、AGV自動化設施在原材料、在制品、成品搬運中的應用
第三部分、(P)產量翻番,人員減少---效率改善提升
一、效率改善實例展示與分享
廣州某設備制造企業,通過改善,年度人均產值從100百萬元提升160萬元。
上海某電子產品工廠共有18條生產線,經過改善,每條產線操作員工由28人降至13人,人均產量由248PCS/h提高到554PCS/。
順德某家具企業,通過改善,工廠人均生產效率提升48%
廣州某食品企業,產值從1.2億增長到2.6億,通過精益改善,實現人員不變,產量翻番,生產效率大幅度提升。
二、如何衡量工廠現有的制造水準與管理水平。
如何對標行業內標桿企業
三、如何建立生產運營與生產績效科學合理的評判標準
標準與依據是什么?
改善機會和著手點?
四、有效運用JIT生產,實現生產準時化、平穩化、同步化、均衡化、柔性化
案例分享:佛山某大型家電企業實施精益JIT生產,三年時間生產效率提升120%、年度物料周轉率從4次提升至12次,庫存水平壓縮至原來的六分之一。
案例分享:某企業在面對多種少量情形下,一年內生產效率提升40%,準時交貨率從70%提升至98%。
五、創新突破,有效利用現代IE在“產線布局與優化、瓶頸突破、效率測算、標準工時”等方法與手段,實現生產效率大幅度提升。
案例分享:惠州某企業通過現代IE實施改善,一年內車間生產效率提升60%。
第四部分、(Q)質量強企,塑造高品質---品質改善提升
一、高品質塑造好品牌---竟爭力的殺手锏
二、返工返修、報廢、客訴多、質量問題頻發,是眾多企業的心頭之痛
三、如何建立高效可靠的品質保證機制
案例分享:某德資企業品質保證系統展示分享
四、如何建立全過程的質量管理責任機制并落實到位
案例:某日資企業品質責任擔當與過程控制分享
五、如何構建全面有效的質量信息與數據系統
案例分享:某日資企業品質統計數據匯總分析
六、如何建立實用高效的生產過程質量管控機制
案例:某日企汽車零配件生產過程品質控制經驗分享
七、如何構建生產過程質量信息反饋與有效處理機制
案例:某德資企業生產過程品質異常反饋與處理機制分享
案例分享:企業日/周/月品質統計數據分析
八、如何發揮AI人工智能在生產與檢測中的作用
案例:AI在電子類產品中的檢測運用
案例:AI在注塑產品生產過程中的檢測運用
九、如何構建供應商質量信息反饋與有效處理機制
案例:國內某優秀企業供應商質量異常與處理機制分享
十、如何實施重點質量項目改進攻關計劃
案例:某企業焦點問題改善實例分享
十一、如何強化部門間品質溝通與協作機制
案例:某日資企業品質溝通與協調機制分享
第五部分、(C)成本管控是重中之重,有效降低制造運營成本
一、價格內眷,成本上漲,利潤被不斷擠壓,企業如何贏利與生存?
案例分享:一張賬務報表,詳盡成本、利潤與企業生存之道
二、企業浪費、跑、冒、滴、漏比利潤還要多
、成本降低10%,利潤將提高一倍以上
三、如何識別真假成本、可控與不可控成本、顯性成本與隱性成本
實際案例透視分析
在經營活動中,那些是隱性成本,究竟有多少錢被浪費與損失?
四、系統機制、運作流程對效率和成本的影響
案例分享:某企業運作流程繁瑣導致效率低下與人員浪費。
五、如何消除生產活動中一切不增值浪費
案例分享:制造企業十八種浪費直觀透視分析
六、如何精準管控采購、庫存、物料損耗,最大限度降低物料成本
案例分享:某民營企業采購與供應鏈成本管控分享
案例分享:某外資企業生產過程物料損耗與庫存控制分享
案例分享:某五金制品企業如何實現年度物料周轉率從4次提高至12次。
七、深入推進精益生產+現代IE改善,有效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案例分享:某企業實施精益工廠改善,一年節省成本3000萬元
案例分享:通過一年精益與IE改善,在產量不變下,裝配車間從600人降到300人,一年節省人工費用2000萬。
八、有效提升產品質量,系統降低質量成本
案例分享:某臺資企業在提升產品質量的前提下,兩年時間將質量成本從每年4000千萬降到2千萬元以下。
九、導入目標成本開發設計VE,在產品設計階段就將成本降下來
案例分享:好的產品設計,成本將降低15%以上
十、向半自動/智能自動化生產方式轉變,實現少人化
案例分享:某企業通過產線自動化改造,大幅降低人工成本
第六部分、(D)縮短生產周期,提升準時交付率
一、迭代快,個性化、多種少量,交期短,如何適應和滿足客戶
二、為什么計劃跟不變化?如何應對?
深度剖析市場、銷售、計劃、生產之間的內在問題點
三、如何識別、評判和檢討交期延誤痛點與瓶頸所在?
案例分享:如何有效構建銷售、計劃、采購與生產之間的溝通協作平臺
四、交期延誤六大真因分析
案例分享:某企業供應商物料準時交付改善案例分享
五、如何預測及制定長/中/短期銷售與生產計劃
六、平整化生產對準時交貨和生產效率的三重作用
七、ERP系統如何優化以滿足現代生產計劃新模式
案例分享:某企業通過ERP系統優化,實現準時交貨率由70%提升至92%。
八、實施JIT準時拉動式生產大幅縮短制造周期
案例分享:某企業實施JIT生產,一年將生產周期從45天縮短到20天。
九、柔性布局與生產如何有效化解多種少量給計劃和生產帶來的困境
案例分享:某企業采用柔性化生產每天輕松應對上百款型號產品
第七部分、(M)激發員工源動力,告別打工心態
一、工資漲了又漲,考核機制改了又改,工作績效卻難以改變
案例研討:那種績效激勵機制更適合你的企業和員工?
案例研討:老化團隊如何激活?
二、招人難、用人難、留人更難,如何破局?
三、如何激發員工源動力,告別打工心態,留住核心人才
四、能不配崗,德不配位,解決員工晉升瓶頸問題
人才畫像、能力素質模型構建
案例分享:如何讓培訓產生實效,投入產出比1:50,你信嗎?
五、如何做到讓負責人省心,員工主動操心人人參與組織經營
案例研討:明睿獨創三套激勵組合拳全景呈現
師資介紹
主講老師:陳景華
教育背景:華南理工大學工學碩士、中山大學工商管理碩士
工作背景:企業運營與流程管理資深專家
精益化管理與數字化轉型實戰專家
六西格瑪黑帶、品質管理資深顧問
廣東省企業發展研究協會資深專家
獨創“IPQCDM高勢能突破提升與高維運營”落地實施方法論
清華/北大、中大/華工大學MBA/EMBA/總裁班特聘專家講師
曾就職美資家電惠而浦、跨國通訊諾基亞等企業,擔任生產經理、制造總監、品質高級經理、PMC總監、PE/IE高級經理、公司廠長、副總、總經理等職務。
專業專長:1《精益生產實戰案例》《精益生產深入推進與障礙突破》《現代IE有效運用
與精益現場改善》《卓越現場改善與成本控制》《生產計劃與物料控制》《全
面質量管理推行案例》。
2《中高層干部核心管理能力提升》《高效管理八堂課》《打造優秀的一線主
管》《從技術走向管理的跨越》等專著和光碟
授課經驗:30年500強企業和管理咨詢行業高層管理實戰經驗
200+企業駐廠式全程咨詢輔導服務
在全國各地成功舉辦了近2000多場講座,授課人數達到十幾萬多人次,曾接受過培訓的企業一萬多家,并為近1000家企業提供過企業內訓和駐廠式項目輔導服務
服務行業:家電和電子企業、汽車和零配件企業、五金制品企業、玩具與塑膠企業、服裝與鞋帽企業、食品企業、化工企業、家具企業、印刷企業、鋼鐵企業、IT企業等
服務客戶:國光電器、惠而浦家電、泰科電子、TCL集團、新瑪基家電、美的集團、深圳南太電子、超聲電子、東莞飛利浦、名幸電子、松下萬寶、三星電子、步步高電子、北京奔馳汽車、愛信精機汽車零部件、萬寶井汽車配件、東海橡塑汽車防震配件、本田車燈、豐田汽車座椅、本田汽車制鎖、偉巴斯特汽配、華國光學、聯邦家私、浙江年年紅、錫山家具、韋邦家具、華南建材、聯塑集團、鳳鋁鋁材、南玻集團、科勒衛浴、新中源陶瓷、歐普照明、雷士照明、禮興塑膠、中山國際玩具、臺灣憶霖食品、統一企業、百事可樂、可口可樂、紅豆集團、百斯盾服飾、浙江報喜鳥、福建七匹狼、時代皮具、勵泰皮具、互太紡織、立白集團、寶潔公司、虎彩印刷、永紅印刷、新天倫印刷、蒂森電梯、奧迪斯電梯、大洋電機、堅士制鎖、金達五金、國泰五金、一汽錫柴、本田發動機、中集集團、明毅電鍍機械、海天機械、上海世邦機械、臺灣聯眾不銹鋼、聯想集團、德賽集團、中電電力、重慶電力、汕頭移動通訊、匯豐銀行、西儀股份、中海油、中石油、廣西東亞糠業、中糧集團、三一重工、廣西柳工、西部礦業、云天化、魯西化工、瑞星化工、富士康、中科院物理研究院。